1. 主页 > 网络警察

【防范电信诈骗】时刻警惕!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

(来源:衡东共青团)

全民反诈

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

常见诈骗一:刷单返利类

表现形式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信息,打着“赠送福利”“招聘兼职”等幌子,吸引受害人“上钩”,一旦有人前来询问,就立即将其拉入“做任务”的QQ、微信群。在“任务群”中,诈骗分子会用“无需本金、不用垫付”的“小额任务”当诱饵,让受害人先小赚几笔,以此获得受害人的信任。随后,诈骗分子会发布“升级任务”,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反复转账垫资做任务,但受害人的APP账户中显示的金额仅仅只是虚拟数字,当受害人完成任务想要提现时,就会遇到重重障碍。诈骗分子会以“信誉积分不足”“刷单额度不够”“账户被冻结”“三连单”等理由,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从而骗取更多资金。一旦受害人意识到被骗,诈骗分子就会斩断一切联系。

预防提示:网络刷单属于违法行为,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账、汇款要求,务必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千万不要随意转账、汇款,切勿抱有轻轻松松赚大钱的侥幸心理。

常见诈骗二:虚假投资理财类

表现形式:诈骗分子通过电话和互联网找到有投资理财需求的群体实施精准诈骗(主要途径有:依靠各类社交和视频软件寻找受害人并建立联系、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寻找目标人群、通过婚恋交友平台确定婚恋关系骗取信任等)。随后诈骗分子会诱导受害人到第三方投资平台进行投资。这些投资网站已经被诈骗分子掌控,能够随时控制后台数据。一些诈骗分子还会以各种理由先让受害人操作他自己的账号,并让受害人看到在该网站投资的高额收益。等到受害人相信在这些平台投资真的能挣钱后,诈骗分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人进行大额投资。一旦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诈骗分子就会操纵平台数据,阻止受害人提现,并以缴纳“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连续转账。

预防提示: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信网友所说的“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专家导师指点”之类的诈骗话术,不要点击安装他人推荐的来历不明的APP进行投资理财。投资理财必须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和机构。不要向陌生人盲目转账理财。不要点击网站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投资理财软件或APP。

常见诈骗三:冒充电商客服退款理赔类

预防提示:正规的退款退货,款项会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不需要买家再提供银行卡号,不会索取验证码,更不会以验证信誉为幌子,诱导您下载各种网贷软件贷款、转账。

常见诈骗四:虚假征信类

表现形式: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再打电话冒充银行、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工作人员,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告知受害人,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然后诈骗分子会声称要帮助受害人注销“贷款逾期记录”、消除“支付类平台不良记录”,注销“学生贷账户”,用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个人征信的手段进行恐吓,引起受害人的内心恐慌。紧接着诈骗分子就会声称只要受害人按照他的指示进行操作,就可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从而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或者要求受害人在各种网贷平台贷款后,将钱转账至诈骗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

预防提示:凡是声称可以提供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电话都是诈骗,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删除、修改。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坚决不给陌生人转账!任何渠道的汇款统统拒绝。

常见诈骗五:虚假网络贷款类

预防提示:网络贷款凡是要你先交“会员费”、“保证金”、“认证金”等各种费用或者开启“屏幕共享”的,全都是诈骗。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非官方发布的App,更不要轻易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密码等个人信息。

常见诈骗六:冒充公检法类

表现形式:诈骗分子会打来电话,自称是某市公安局“民警”,告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需要受害人积极配合,在交谈过程中,诈骗分子会不断恐吓受害人:由于案件涉及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随后,诈骗分子会添加受害人的社交账号好友,向其展示伪造的“警官证”、“逮捕令”等虚假文件证件,或者让受害人点开诈骗分子伪造的“虚假网站”,查看“自己的涉案信息”,从而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诈骗分子会声称需要进行“资金核查”,要求受害人把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或者要求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将所有资金汇集到一张银行卡,然后诈骗分子通过“屏幕共享”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后,将该张银行卡的存款全部转走。

预防提示:公检法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办案、制作线上笔录的,也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出示“通缉令”、“逮捕令”,更不会要求受害人把钱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

常见诈骗七:注销VIP、代理商类

常见诈骗八:冒充熟人类

表现形式:诈骗分子会通过网络黑产交易链等不法渠道,或通过向他人电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等不法方式,非法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并对其加以组合配套,为其冒用他人身份实施诈骗创造条件。然后再通过盗号或其他方式假冒他人身份,根据被冒用身份者与受害人之间亲属、朋友、同学、同事等不同的社会关系,有针对性地编造“代买机票”“交学费”“代充话费”“募捐”“遇事故需救治或赔偿”“病重需手术”“帮接收退款”等虚假事由,利用受害人对被冒用身份者的关怀与信赖,使其陷入错误认识,从而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而诈骗分子为增强自身诈骗行为的迷惑性,往往会通过伪造虚假收付款证明、合成虚假语音片段、制作虚假的病历等证明材料,降低受害人的心理防备,加深受害人的错误认识,继而要求受害人向其进行转账。

预防提示:大家平时要注意保护个人及单位信息,以防被诈骗分子掌握从而实施精准诈骗。如果收到涉及熟人要求转账、汇款等消息,务必通过电话等途径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确定不是诈骗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常见诈骗九:虚假购物类

预防提示:通过正规网购平台购买商品、寻求生活技能服务时,请严格遵守平台交易流程,不脱离平台私下交易,切记不要点击陌生链接,或者将钱款直接转给对方。

常见诈骗十: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

来源: 网络

编辑:谭淳心

初审:张 维

终审:赵逸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96110.bj.cn/index.php/fenxiang/11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