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警示案例 > 网络报警平台

渤海潮评 | 提升反诈意识 筑牢安全“防火墙”

近期,江苏无锡发生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女子杜某因轻信电话中所谓“民警”核查银行卡信息被骗取卡上金额15万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通讯条件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人民在享受通讯便利的同时,电信诈骗的手段也日益多样化、智能化,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需要。为了提高公众的反诈意识和能力,各地纷纷开展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但要实质性彻底解决反诈问题,应不再拘泥于就案办案,而是迈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从根源上将犯罪因素扼杀在摇篮上。


公民要提高自身反诈意识与能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给公民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提升公民的反诈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提升反诈意识,首先,要增强对诈骗手段的了解。诈骗分子常常利用人们的贪婪、恐惧、好奇等心理,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实施诈骗。公民应在面对各种诱惑和信息时,要保持冷静,不盲目相信,不冲动行事。在今年6月12日,博兴县兴福镇义和村发生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一小伙因浏览色情网站,在开通会员后,遭遇“接待员”以测试为由要求多次充值,在转账完成后被对方拉黑,被骗四万余元。其次,公民应保持对陌生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的警惕性,不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信息。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不能将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发布到朋友圈与有病毒风险的网站。再次,公民不应贪图小便宜,避免被高额回报、中奖等虚假信息所诱惑,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提供的“好处”。最后,公民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新闻媒体、公安机关的宣传、社区讲座等,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案例,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只有知道了诈骗分子的套路,才能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保持警惕,不轻易上当受骗。


政府要做好“防范为先、宣传教育”的“反诈”守护人。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有滋生蔓延的土壤,在于人们在心理上没有防范到位。心理防线失守了,诈骗自然就钻空而来了。破案再快再好,也不如不发案;追赃再多再远,也不如不受骗。为此,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每年,滨城区人民法院都会联合市中院开展打击整治诈骗普法宣传活动。法官们通过在人流量大的菜市场、社区街巷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手册、摆放展板、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进行集中宣传,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方式,有效地覆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使反诈知识深入人心。


网络诈骗不难防,不贪不给不上当。借“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通过提高全民的防骗意识和行动能力,积极利用宣传手段,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反诈防护体系,更好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反诈攻坚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全、幸福。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96110.bj.cn/xinmeiti/179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