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反诈新闻 > 网上报案平台

家长、同学们,请收下这份“未成年反电信网络诈骗攻略”!

如今,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当下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防诈骗安全教育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不少家长认为我家孩子只是上上网、玩玩游戏,怎么会被骗呢?

殊不知网络诈骗黑手早已伸向未成年人,诈骗陷阱就在我们身边!未成年人易被骗的诈骗手段有哪些?父母应该怎样做?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游戏类诈骗

免费皮肤“大陷阱”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案例一

小娜(12岁,化名)在快手上观看游戏直播时,看见免费送游戏皮肤的广告,添加对方QQ后对方询问:“是否为未成年、账号被冻结、拿妈妈手机来解冻操作”等话术,诱导该学生进行操作。事后家长发现自己卡里的钱消失,此时发现被诈骗。

02

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案例一

小丽(10岁,化名)在家中刷抖音时,收到陌生好友的视频聊天称:“我是公安局警察,别人利用你的抖音号骗人,我帮你处理这个事”来恐吓该学生。对方让小娜用父母手机和银行卡进行操作,还威胁小娜删除所有聊天记录,操作完成后,小娜发现家银行卡里的钱没有了,发消息时已被拉黑,此时意识到自己被诈骗。

案例二

小阿(16岁,化名)在家看快手视频时,收到陌生好友的视频通话称:“你妈妈有涉嫌违法的事,我帮你处理涉嫌违法的事,警察处理不了,不能报警,要不然抓走你妈妈”等恐吓性言语来诱导该学生添加其微信,转账完成后,发现被拉黑,此时意识到自己被诈骗。

电子游戏快乐多,网上交友便利多,互联网络套路深。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不应被诈骗分子伤害利用,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的动态,常态化正向沟通、交流、引导,避免孩子和家庭陷入此类骗局中。

1.红包返利“杀鱼盘”,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2.“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3.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多加甄别,也要多问问长辈,以免上当。同时,家长们平时也要对子女加强教育,在假期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应对复杂的网络风险,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谨防上当受骗!

来源:全民防骗局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6110.bj.cn/douyintuiguang/15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