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智慧 > 网络报案平台

工资卡转账限额被降到500元,反诈当以技术避“误伤”

近日,“工资卡转账限额被降到500元”登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7月以来,多家银行调降部分客户的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本意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等交易风险。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一刀切”的情况存在。对此,客户应该配合银行做好尽职调查,理解银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银行也要统筹风险防控与金融服务,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的同时,满足客户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资金结算需求。


近年来,为筑牢反诈“防火墙”,银行机构提高了个人开卡门槛,也强化了对银行账户的动态管理。这一次针对部分客户调降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实际是反诈治理的一种深入。但是,随之而来出现的给个人正常用卡带来的不便,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工资卡转账限额被降到500元”的个人遭遇成为热搜话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此的共鸣。


调降部分客户的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对于增进个人资金安全,压缩银行卡被用于诈骗的空间,的确是有帮助的。但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如果不能确保这种限额管理的精准化,则可能带来“误伤”,不仅无助于发挥该有的反诈效果,反而影响到正常的用卡需求。像个人正常使用的工资卡都突然遭遇限额,有的连交房租、还消费贷都因此受影响,这显然就突破了合理界限。从本质上说,这实际是对个人正当权益的一种伤害,甚至有违法之嫌。如果任由这样的“误伤”出现,更可能影响到社会对于反诈治理的认同感。


诚然,如一些银行工作人员指出的,诈骗犯罪嫌疑人一直在寻找银行账户管理的薄弱环节,银行不得不采取更严格的手段进行反诈。在很大程度上说,宁愿扩大限额面,也不放过可能的风险,的确体现了保障安全的优先性。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误伤”就是必然的,显然得打上一个问号。


比如,银行机构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根据户主的账户动态信息及使用习惯,其实大体可以获得一个比较准确的用户画像,据此对于银行卡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以避免“一刀切”操作,这应该是不难办到的。但实际情况,显然与此存在差距。这是否反映出,在反诈治理中,银行机构在相应的技术升级和投入方面,还有待增强?如果忽视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高反诈治理的精准化,而过于依赖靠增加限额数量、扩大“打击面”来换取反诈治理的效果,这不仅缺少对用户权益的应有尊重,从长远看,实际也与现代化的反诈治理要求存在出入。毕竟,银行机构反诈治理水平的提升,最终还是得建立在风控技术的系统升级之上,靠一味牺牲用户正常用卡的“自由度”来谋求安全,这未免得不偿失。


即便说,技术和风控系统的升级需要过程,在现有条件下,对于银行卡的一些限制操作,银行方面也该多一些服务意识。比如,能不能尽量事先了解一下用户的用卡状况,而不是一律先限制了再说?在用户反应被“误伤”后能不能提供便利的恢复服务,而不是强调必须到线下才能办理?退一步说,相关的限制措施至少得经得起法律的审视,像前段时间,某地银行要求储户取款需派出所同意,这样的操作显然是走向极端化,不仅没有服务可言,也在触碰法律底线。


实际上,早在2022年,央行相关负责人就明确指出,随着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控力度加大,需要充分平衡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做到既严密防控涉诈风险,又有效保障优质的支付服务,避免“一刀切”防控过度影响正常业务。而对于具体实施路径,央行也给出了方向——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识别、拦截精准性。很明显,这才是各银行机构应该重点“攻坚”的方向,而不是治理越深入,用户正常用卡的便利就越减损。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96110.bj.cn/douyinyunying/18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