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警示案例 > 网络报警平台

【记者手记】警惕新型互联网保险诈骗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朱艳霞

近年来,上海地区保险诈骗犯罪案发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巨大非法利益刺激下,保险诈骗犯罪也在快速发展进化。其中需要特别警惕新型犯罪手法迭代出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保险市场出现大量新型互联网保险产品,如航延险、退货运费险等。相较传统险种,此类险种保费规模小,通常单笔保费不满百元,但理赔款金额可达上千元。由于全流程的线上化操作,不法分子借此大规模重复投保理赔,即使保险公司发现异常并对审核规则进行修改,不法分子也会马上随势而动,“更新迭代”犯罪手法。

打击新型互联网保险诈骗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对于此类犯罪手法,还存在欺诈风险监测预警、互联网客户异地查勘及时性和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如何在提升保险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确保反欺诈措施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行业性问题。

因此,各方要高度重视此类反欺诈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手段,确保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技术防范,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强化身份认证机制,加强对投保人信息的审核和保护,对重大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另一方面,要加大合作打击力度,强化反保险欺诈工作机制,通过信息互通、风险共研、精准施策等举措提升工作合力,对此类保险诈骗行为进行更有效的打击和制裁。

记者注意到,通过欺诈风险数据摸排和联合打击,上海地区首例航延险案件成功判决,为后续同类型案件打击提供了样板支撑。主犯杨某某通过组建团队,提前获取航班延误信息,虚构保险标的,乘坐延误航班来骗取保险理赔金,已被制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96110.bj.cn/index.php/xinmeiti/12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