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络警察

【平安高管说消保】警惕电信网络诈骗,共筑金融安全防线

倪荣庆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各类金融产品和支付工具已全面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这过程中,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高隐蔽性、跨地域性的科技型犯罪手段,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诈骗分子往往利用人们对大平台的信任,精心设计圈套,并利用一些消费者贪婪、恐惧等心理弱点诈骗钱财。对此,金融机构应积极构建一体化风险防御体系,筑牢反诈防线。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高度重视金融反诈工作,聚焦“充分示警,主动拦截”工作原则,从事前宣教、事中识别及事后管控三方面着手,落地“强化风险提示、构建风险客户画像、在线‘智能防诈问卷’和调研风险商户”等多项防控举措。

金融机构经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普及金融知识活动,强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有效传播反诈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让消费者了解金融常识和金融风险,提升金融素养。

以案说险

购物退款诈骗手段早知道

某日,张女士接到自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电话,因其购买的面膜存在质量问题,现厂家将召回产品并理赔。在“理赔专员”添加张女士好友后,称已将340元“理赔款”打至其备用金账户,需到支付宝领取。而支付宝备用金实为一款500元金额的贷款产品,张女士却误以为自己收到了500元“理赔款”,从而对其“理赔专员”的身份深信不疑。

在取得张女士信任后,诈骗分子开始逐步施压,称因张女士多领了“理赔款”,系统已自动为其开通“商家理赔账户”,平台其他客户的“理赔款”也将从张女士的银行卡账户扣除,如扣款失败将影响信用记录。

张女士急忙将多领的160元转账到“专员”提供的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但“专员”称款项已超时产生逾期记录,需要张女士把账户全部余额转至“安全账户”后,才能关闭她的“商家理赔账户”并修改逾期记录。

此时张女士一心只想尽快关闭账户。于是在诈骗分子的步步引导下,张女士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共享屏幕和远程协助,诈骗分子利用其个人信息在数个平台申请借款并转账到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最终张女士在短短两小时内被骗欠下50余万贷款。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96110.bj.cn/index.php/fenxiang/13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